聖誕節及新年假期間,好電影紛紛出籠,好影片中有兩部牽連到阿富汗這個山區小國。其中之一 Charlie Wilson’s War ,中譯〈蓋世奇才〉,描述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,蘇聯大軍入侵阿富汗的故事,幽默風趣。但以娛樂、文藝角度觀之,另部影片 The Kite Runner (追風箏的孩子) ,無大牌明星的號召,純以感人的情節取勝,技高一籌。
《追風箏的孩子》這本小說,原是移民美國的阿富汗卡勒德醫生一鳴驚人之作,2003年出版以來高居暢銷榜多時,「夢工廠電影公司」將之推上大銀幕,風格特殊,好評如潮。故事主軸中的兩個男孩子,一為富家少年阿米爾,一為僕人的孩子哈山,兩人從小一塊兒長大,情同「手足」。哈山屬哈薩拉族;在當時阿富汗種族階級森嚴的社會中,哈薩拉人頗受歧視,沒有受教育的機會,只能幹卑微的工作。電影一開始,兩人玩耍閑嗑牙時,哈山對阿米爾說: “If you tell me to eat dirt, I will. But I know you won't ask me to.” 「即使你叫我吃泥巴,我會照吃,但我知道你不會的。」多麼感人的童言,聽了讓人心酸。他很羨慕阿米爾會讀書又會說故事,每每要阿米爾念同一本故事書給他聽,阿米爾說: “For you, I’ll read a thousand times.” 「為你,讀千遍也願意。」
休士頓紀事報在德州人特刊版(Texans Report)中詳加報導,其標題為 New Kids on the Block.。照字面直譯是:這段路上的新小子。這個新小子便是德州佬,在全美足球聯盟裡一亮相便交出漂亮的成績單,可說是後起之秀,因此New Kids on the Block當作「後起之秀」來解釋,則是再恰當不過的神來之譯了。
如果平日來往的社交圈子裏或工作地方,來了一位挺能幹的年輕新鮮人,就可以用He (She) is the new kid on the block 來稱贊他(她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