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0405 20100627 My Father’s Gift to Me
讀報紙學英文405
父親的禮物(上)
陳紫薇
美國的父親節落在六月的第三個星期天,為人子女有的送老爸一張賀卡,有的打個電話問好,有的請老爸吃頓小館子。無論如何,總不如母親節過得那樣熱鬧,送花、送禮,加上百貨公司兩個月前就開始大作促銷,相較之下父親節顯得冷清多了。然雖缺商業氣息,但父親的偉大、父親的作為、父親的犧牲,在人們心中的份量逐漸加重起來。父親節當天的報紙,有許多頌揚或懷念父親的好文章或報導。在此特選曾兩度獲普立茲獎、以撰寫人文關懷為主的紐約時報專欄作家,克里斯多夫 (Nicholas Kristof) 的宏文: My Father’s Gift to Me (父親賜予我的禮物) ,摘譯之以饗讀者。
先說克里斯多夫其人,1959年出生於芝加哥,在俄勒岡州長大,哈佛大學優等生畢業,以羅得學者 (Rhodes Scholar)獎學金赴牛津大學深造,獲得法律學位的第一名榮譽,之後又轉赴埃及學習阿拉伯文。1984年進紐約時報工作,先後被派往洛杉磯、香港、東京、北京等地擔任駐地記者,後升任編輯。他的足跡遍達6大洲、150多個國家,走遍美國50州一個也不少。現專職寫作及為紐報撰寫專欄,內容觸及世界落後地區的貧窮、健康等問題,也關注女性受到欺壓等社會不平現象。2009年出版的《 Half the Sky: Turning Oppression Into Opportunity for Women Worldwide 》,被許多文評家譽為係自 Rachel Carlson 在1962年所著的《寂靜的春天 (Silent Spring)》喚醒人們的環保意識以來,其影響力等量齊觀的以呼籲重視婦女平權的作品。一看書名便知作者之感觸來自「婦女撐起半邊天」那句話。
克里斯多夫的父親是阿爾曼尼亞人,出生於現早已不存在的奧匈帝國,原係豪門貴族,二次大戰時被納粹逮捕,倖免遇難。戰後該地區被俄國人吞併,克里斯多夫的父親被掃地出門,一文不名西去逃生,途經羅馬尼亞,趁著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游泳渡過多瑙河到達南斯拉夫,不幸又被逮住關進勞改營。二年後再度逃亡意大利輾轉到法國。儘管他說得一口流利的法文,難民身份並不受法國政府歡迎。1952年終於來到美國,精通七種語言的他卻一句英文也不會,登上碼頭後花的第一筆錢買了一份星期天版的紐約時報,開始自學第八種語言。以報紙為課本,正合了本專欄「讀報紙學英文」的旨意。
克里斯多夫父親原姓名叫 Vladislav Krzysztofowicz,美國佬唸起來太拗口了,遂縮短為 Ladis Kristof,首先他到俄勒岡州當伐木工人並勤習英文,攢夠了錢後再入著名的瑞德學院 (Reed College) ,重新開始讀大學;那年他34歲。畢業後入芝加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,在那兒遇到克里斯多夫的母親,結婚生子。40多歲終於當上政治學教授,再回俄勒岡州任教於波特蘭州立大學。他終熬過那段艱難日子,苦盡甘來,凡有求於他的人,他都盡力幫助,看到要搭便車的,儘管不順路他也會把人送到目的地。為了教育他唯一的孩子,也因去國懷鄉,他蓋農場為家,大片的土地上,什麼農具都有,與農家不同的是書房裡有3萬多冊豐富的藏書,黑格爾的德文原著,一本不缺。克里斯多夫就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。(待續)
留言列表